• 首页
    • 联盟概况
      • 简介
        • 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 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广东省耐蚀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联盟机构
        • 联盟理事会
        • 联盟秘书处
    • 新闻动态
      • 联盟动态
      • 行业资讯
    • 科技成果
      • 创新联盟
      • 暨南大学
    • 路线图
      • 中国铸造耐磨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
    • 资料下载
      • 专利资料下载
        • 奥氏体锰钢相关专利
        • 耐磨损白口铸铁相关专利
        • 非锰系耐磨损合金钢相关专利
        • 耐磨损球墨铸铁相关专利
        • 耐磨损钢铁复合材料相关专利
        • 其他耐磨材料相关专利
      • 标准资料下载
        • 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
        • 国家标准
        • 机械行业标准
        • 中国铸造协会标准
        • 其他相关标准
      • 文献资料下载
      • 相关文件
    • 联盟单位
      • 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 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广东省耐蚀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联系我们
  • 新闻动态
    • 联盟动态
    • 行业资讯
  • 友情链接
    • 1 韶关韶瑞铸钢有限公司
    • 2 暨南大学
    • 3 中国铸造协会耐磨铸件分会
    • 4 中国铸造行业耐磨材料工程研究中...
    • 5 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
    • 6 中国铸造协会
    • 7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8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 9 铸造世界网
    • 10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 11 中国金属学会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17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18 广东省教育厅
    • 19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20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 分类细化:让科研项目更符合科研规律
  • 发布时间: 2014-07-15    阅读: 433 次
  • 专家解读《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八)
        《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建立项目分类管理的组织实施机制,并在相应的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中予以落实。从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后的项目管理中分类将会细化:基础前沿类项目突出创新导向,充分尊重专家意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实施环境;公益性项目强化需求和应用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提高项目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市场导向类项目突出企业主体,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要素配置等的导向作用;重大项目突出国家目标,主要采取定向择优方式遴选优势单位承担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样的规定让宋淑英和她的同事们欢欣鼓舞。宋淑英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多年,没有人比她更能体会项目分类的深意。她说:“把科研项目分成几类,是非常有意义的。前沿的、基础的项目,一定是要有创新的成果、创新的思想,这样的项目必定是高风险的。” 她告诉记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就承担了一部分这样的项目,在国际计量的舞台上,中国要有话语权,就要在基础研究上下工夫。“这类项目难度很大风险也很大”,宋淑英说,“过去科研人员怕风险怕失败在立项时会把技术指标提得低些,当然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还是要向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努力。还有在项目完成时间上,通常要求三年、五年完成,而实际上很多创新,甚至要拿诺贝尔奖的项目,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完成的,可能十年、二十年还在磨一剑,而且过程中会有很大的风险。”宋淑英说起这些颇为感慨。
        与前沿课题不一样的是,应用型的课题必须以需求为导向,这条要求被业内专家呼吁多年,终于在《意见》中得到强调和落实。宋淑英说,我们很多计量研究需要跟产业发展结合,跟航天、国防以及新兴产业需求结合,对这样的项目有什么要求,《意见》很明确,这样大家在申报项目的时候,在怎么把握支持重点以及如何满足申报要求上都非常清晰。“这样一来,我们从项目分类要求上就更加适应科学的规律”,她说。
        在许多科研工作者看来,科研项目的分类管理一直在做,但《意见》将其明确和强调。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曹文斌是一位在一线工作的科研工作者。他告诉记者,他和同行们在申报项目的时候也知道不同的科技计划是有侧重的,现在《意见》将其明确了、细化了,这样非常好。
        同时,他也希望项目的考核也能更好地明确分类、区别对待。他说,面向基础研究的项目一般是考核所发表文章数量的多少和质量;但面向产业应用的项目则不能只强调文章影响因子的高低,要侧重于考核解决了多少问题,有多少研究成果真正用到了生产实际中,对生产实际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这样更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科研成果水平。” 曹文斌说。
        同样,宋淑英也觉得在明确立项分类、管理分类的同时,对于项目的考核也应该分类进行。“不同的项目要有不同的要求”,她表示,“过去我们的科研成果过度要求专利和论文,目前我国科技论文、专利在世界名列前茅,但实际上自主创新能力并不是世界一流的”。宋淑英告诉记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曾经研制的铯原子钟时间频率基准装置准确度要达到1500万年不差1秒。“我们要求项目成果的准确度要达到这个指标,并且要稳定可靠,实现国际的互认。这个装置如果水平达不到,稳定性和可靠性达不到,不论出了多少论文、多少专利,也是没用的或者说是不成功的。”
    (来源:科技日报 李艳)
    • 首页
    • 联盟概况
    • 新闻动态
    • 科技成果
    • 路线图
    • 资料下载
    • 联盟单位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4    暨南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12087612)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邮编:510632  电话:020-85222167  传真:020-85223271
    邮箱:jnwrm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