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鼠标,选定商品,完成支付……时下中国亿万网民熟悉的“淘宝”网购环境中,客户不仅可以选购衣服、书籍等小件零售商品,价值数百万元人民币的钢铁大宗商品也已能在网上轻松交易。 近来在网络中活跃起来的钢铁电商,在受到市场追捧,形成新的产业链条的同时,也在加速改变面临产能过剩困扰的中国钢铁行业生态。 今年上半年,五矿集团旗下电子商务平台鑫益联开始商用,明确将打造钢铁领域的“天猫”;中国最大钢铁企业宝钢集团占股90%的电商平台———上海钢材交易中心也已投入运营;全国第三大钢铁企业武钢集团生产的热轧卷板产品,近期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正式通过电子商务模式挂牌销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介绍说,当前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有580多家,其中涉及钢材的有100多家,钢铁电商在所有大宗商品电商中走在最前列。 电商平台相对透明公开的钢材产品价格,银行机构的信贷支持青睐,使电商逐渐成为钢铁流通产业蛋糕的重要分食者。有研究机构和专家统计,目前中国钢铁产品约10%是通过网上电商平台销售,且预计未来所占比例将逐步提升。这一显著趋势也使越来越多的传统钢贸商,采取自建或参股电商平台等措施,试图不被这股电商潮流所吞没。 “找钢网”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40家钢厂入驻这一钢铁电商网站,今年上半年,其钢铁累计成交量超过86万吨,交易金额接近29亿元人民币。兰格钢铁网副总经理宋春雷介绍说,由于电商平台上钢铁销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今年制定的销售目标比去年要接近翻两番。 武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积极“触电”,是中国钢铁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摆脱行业流通困境的一个缩影。武钢股份总经理助理黄志明说,他们在渤海商品交易所通过电商挂牌销售的是一款年产量达100多万吨的热轧卷板普材品种,在普材业务陷入低价和滞销双重困境下,通过电商销售普材,有望减轻钢铁主业的拖累负担。 钢铁电商的崛起带来的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重塑钢铁流通。目前中国钢铁流通商总量达到20万家,钢铁业流通规模总量超过10万亿元。但钢铁流通整体呈现的“散、乱、差”特点,不仅推高流通交易成本,也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沉重包袱。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今年前4个月,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亏损11.4亿元,同比增亏44.2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长期处于产能过剩、面临转型困难的中国钢铁行业,目前正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由此倒逼钢企借助电商渠道转型,促使社会资本争相搭建钢铁电商,抢夺市场先机。 武钢现货公司总经理杜克林介绍说,以往钢铁产品从钢厂到终端客户,需经多层代理商分销,每吨中间代理费成本在50元到60元,现在通过电商平台,钢厂与用户之间能直接对接,每吨钢铁流通代理成本至少能减少一半,“这对于进入微利时代的钢铁行业而言,无疑优势明显”。 尽管钢铁电商发展迅猛,但一些业内专家认为,电商平台短期内还难以全部取代传统钢铁流通渠道。武汉科技大学钢铁新技术研究院院长程明教授说,电商能够薄利多销,最擅长的是标准化产品,钢铁产品中除大量建筑线材外,很多用户对钢铁产品的屈服、抗拉、耐腐等特性都有不同要求,“销售个性化产品并非电商的强项”。 钢铁电商热的迅速升温,也给这一平台健康发展带来了整体过剩的隐忧。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公开表示,目前工信部关注和支持的钢铁电商平台大约有30家左右,竞争非常激烈,未来几年,剩下的具有影响力的钢铁交易平台可能只有三五家。 业内专家提醒说,钢铁厂商和钢贸企业也切勿盲目一窝蜂参与电商平台建设,谋求转型也应根据自身特点,找准产业链中位置,避免重蹈“看好—涌入—困境—重组”的覆辙。 程明说,目前困扰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依旧是产能过剩。钢铁电商潮的兴起,有望通过流通环节倒逼一批产量小、技术低、盈利差的钢铁企业加速转型、重组乃至倒闭。 (来源:经济参考报 熊金超 李劲峰 许凤) |